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之。强果者”不得其见,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大道衍化生成一,一衍化生成了二,二又衍化成了三,三则可生万物。万物都背阴而抱阳,阴阳二气交相互交融生成万物平和之态。人所厌恶的是“孤单”、“寡和”、“不圆满”,而古往的君候却用这些词汇自称。所以说世上万物有所欠缺才能完善,完善之物也必有所欠缺,古人教诲我的道理,我亦以此来教诲他人。“强横逞凶的人不会有好的下场”,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初始思想。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间最为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间最坚硬的东西之中来往穿行。虚无藏形的东西,能够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之中。我因此从中明白了顺应自然无所作为乃是有益处的。没有言语的教化,无所行动的益处,天下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 孰多 ? 得 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身外之物和身体的健康哪个更值得亲近呢?身体和财富哪一个又是重中之重呢?拥有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有危害呢?过度的珍惜必定会引起大量的耗费,丰厚的物藏势必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善于知足的人不会受到欺辱,知之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遭受危害,那么就能长久生存了。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④,大巧若拙,大赢若绌⑤。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再大的成就好似也会有不足的地方,但他的作用永远不会破败。最充盈的好似也会有空虚之处,但它的用处是永无止境的。最笔直的东西好似也会弯曲,最机巧的人好似也会笨拙,最善辩论的人好似木讷,躁动可以战胜寒冷,冷静可以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真正使天下平和。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晓天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天下的君主若是能遵循道来自理天下,天下的战马便可以退回到田耕了,不遵循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战马则学日会在战场上诞下马嗣。最大的罪过便是不知满足,没有比贪婪更大的过错了,因此知道满足的尺度在哪,不贪婪,无为则能永远处于满足之中。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闕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文]
知晓大道之理的人不迈出家门,便能知晓天下发生的事情,双眼不望窗外,便能知道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他向外奔逐得越远,知道的东西就越少,所以圣人不需要出行就能知晓天下发生的事情。不用窥望就能明悟,不去妄为就能有所成就。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好学之人的知识日益增加,追求大道真理的人欲望日益减少,减少又减少,直至达到无为的境界,即无所作为却又无所不能的,治理天下不得发生扰攘之事,若是治理天下发生骚扰民生之事。便不足以治理天下。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 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没有私心,能将天下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心地善良的人我能善待他,心地不善良的人我也能善待他,这才是善良之德,诚实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同样信任他,这就是诚信之德了,圣人治理天下能做到收敛意欲之心,与天下的老百姓心意相合,圣人便能使天下的百姓都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状态。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焉,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降临世上为生,身体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了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原本长寿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亦占了十分之三。这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在生活中对欲望过于强烈了,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行走时是不会遇见犀牛和老虎的,身处战场的时候也不会受到伤害,犀牛不会用牛角攻击他,老虎也不会对他伸出利爪,刀剑兵他
器的利刃也不会伤他分毫,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不会前的往充满死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