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旧澳门官方网站2023-12-28 旧澳门官方网站374

(三)扩需求、优保障,推动市场信心提振。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消费、增后劲,着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狠抓项目储备建设。聚焦新兴产业、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深挖储备地、村集体产业用地等潜力,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招商引资签约总额1000亿元以上。聚力打通堵点难点,通过联席会商、现场督办等形式,推动安徽电气、北洋桥产业用地等策划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紧盯20宗、1355亩已供地项目,加快项目手续办理,推动项目提速,全年开工新新传媒、中建商砼总部、建群智造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30个。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制定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健全区校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为高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资金支持,压茬推进专项债项目谋划和省、市重点项目申报。

打造消费场景地标。提速张家湾智电产业园、和平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和商会协会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引导高端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销售实体店在我区布局,提高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规模。支持群光广场、银泰创意城、万科广场、龙湖天街等大型商业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未来城、佰港城等打造特色外摆、特色夜市、社区市集,促进街道口、张家湾、卓刀泉等片区商圈业态提升。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欧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等项目落地。依托日商数贸产业园,加快引进日资企业,推动省国贸集团在街道口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

统筹资源要素配置。狠抓土地资源释放,全年实现理工大化专楼、板桥小区等区级收储地块挂牌供地。积极对接市土储,加快“四村一场”拆迁进度,完成东湖新城项目供地300亩。推动南湖片区城市配套和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和平、建阳、光霞等村加快汽车公园、标准厂房、商业体项目建设,引导村集体产业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实施武丰、铁机、毛坦等城中村改造剩余拆迁清零攻坚行动,尽快释放50万方土地开发空间。结合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按照“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研究出台青菱园区专项政策,聚焦用地、用人、用能、融资等多个层面精准发力,努力压减项目建设周期,助推项目快建快用。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促进产业用地集约利用。

(四)展新貌、强功能,推动城区品质提档。突出源头管控、系统治理、综合整治,优化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洪山。

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紧抓城市更新机遇,坚持“留改拆建控”并举,高标准编制完成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虎泉创客街区片、街道口大学之城片等3个更新单元实施方案,重点推进181厂及曹家湾、邮科院宿舍片等7个项目共约858亩用地范围内房屋征收,启动街道口洪珞村片、湖工大马房山校区北地块等项目约290亩用地范围内房屋征收,至少实现1个更新单元开发破题。进一步完善4个生态底线村改造实施方案,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并进模式,将4村基础设施、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纳入年度城建计划,一体推进立面改造、环境提升、产业导入。协调推进白沙洲大市场、武昌殡仪馆搬迁。全面助力武汉新城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配合推进金盛花园片旧城改造,支持启动花山、葛华片区成片开发。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骨干路网,持续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开工江国南巷等6条道路,完工投用青菱寺路等9条道路。致力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海绵城市面积8.4平方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1万个、新能源充电桩5500个,建设电力通道1.7公里。统筹推进东湖新城中高压线迁改,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市政设施管护,启动第三批管网结构性缺陷修复工程,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工程,改造居民燃气设施49.5万户。全力做好地铁12号线、新港线、白沙二路等市级重点城建项目征地征收工作。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对标“一网统管”要求,加大智慧城管场景建设,完善环卫、桥梁、燃气等领域信息化监管手段,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围绕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薄弱点位,强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违法建设等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市容环境示范片区,新建垃圾分类收集屋30座。聚焦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建筑工地,实施围挡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围而不建、建而不快、围大建小”等乱象,最大限度还路于民、还美于民。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充分发挥“1+2+N”路长制和“路长驿站”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一起参与“洁净城市”创建。

营造自然和谐环境。严守“三区三线”,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全力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推进巡司河、南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高标准推进长江大保护,守牢全区耕地“红线”。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精致园林专项行动,新建1个综合公园、1个社区公园和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道8公里。有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再生资源与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汇聚群众智慧共建美丽洪山。

(五)增供给、破难题,推动民生福祉提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统筹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配置青菱、张家湾、和平等片区学位,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推进杨林路规划学校、梨园中小学等6所学校新改扩建、双湖中学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学位8730个。持续发挥集团化、学区制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大教联体、学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推进中职教育“双优计划”,着力打造特殊教育洪山品牌,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速健康洪山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现中建三局武汉中心医院、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智慧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公共场所AED配置行动,筑牢“10分钟医疗急救圈”。坚持多病共防、防治结合,继续实施“323”攻坚行动,推进基层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站试点建设,不断增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打造“12分钟体育健身圈”,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学校体育馆等场所,创建省级、市级体育公园各1个,推动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引导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夯实幸福生活基础。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实施“联企拓岗”行动,全年新增就业2.1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强化“一老一小”保障,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新建1个省级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争创省市级示范性托幼机构1处,引导专业化托育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小区。有序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加强低收入、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困群体托底救助。优化商品房建设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规范物业、中介等机构管理,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2000套;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整治,实施14个老旧小区、5处二次供水改造。用好“洪孩子”、高校艺术节、社区艺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南湖之夜”、南湖诗歌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全域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强化禁毒宣传,扎实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常态化实战演练,加大社会面安全技能培训,新创建2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和救援能力,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着力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有效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区域协作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