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旧澳门官方网站2023-12-27 旧澳门官方网站417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面对房地产等传统支柱产业持续下行、新的主导产业还未成势见效、社会需求收缩等多重考验,我们迎难而上、勤抓调度、聚力帮扶、防范风险,全区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这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拼搏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洪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受制于结构性、周期性等因素影响,加之我们抓发展的眼界还不开阔、工作能力和作风上也有欠缺,导致部分工作成效仍然不及预期:强区工程存在短板,对房地产和建筑业依赖度仍然较高,新的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化解压力较大,在“三保”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财政平稳运行面临挑战。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未能充分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统筹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够有力,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资源配备还不均衡,流域综合治理推进不够系统,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机遇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加油鼓劲。不同层面诸多红利加速释放,国务院决定延续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全省出台降低企业成本33项措施,全市推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25条举措,为我区发展保持恢复向好态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们应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跳出洪山观大势,立足洪山谋突围,顶住压力促转型,依托空间、区位、科教等资源,补短板、固底板、扬优势,努力为武汉建设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对标对表一流城区,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聚焦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共同缔造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动大学之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1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全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实体、抢赛道,推动产业转型提升。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找准细分赛道,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维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完成3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个标识典型应用场景,建设2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进一步优化青菱生态科技新城项目入园流程,开工建设中电建装备产业基地,实现马应龙大健康、泓强医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达产。全面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工作,将武钢云谷·606产业园纳入洪山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体系,形成各类园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加快北港工业园二次改造升级,实现三峡科创园(洪山)一期等3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新增工业楼宇5万方。

壮大特色服务业能级。完善行业包保机制,推动互联网软件信息、文化出版传媒、人力资源、工程技术、计量检测等细分行业发展壮大。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畅通金融机构和重大项目、中小微企业的联系,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8%以上。依托武钢云谷·606产业园,打造新科技、新文化及新零售示范标杆。着力提升楼宇功能品质和服务质量,支持岳家嘴、街道口等片区打造特色楼宇、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流量经济。持续优化融创智谷等园区综合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直播、人工智能、数字娱乐等新业态,确保产值、税收、就业等指标持续增长。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提升“一域通办”“一圈通办”能力,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闭环式问题处理机制、实时性投诉响应平台,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全力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鼓励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全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市场主体“铺天盖地”生长。完善“小进规”“小进限”政策措施,稳步做好“四上”企业摸排入库。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扬优势、增活力,推动创新发展提速。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做强做优创新载体。加快洪山实验室项目建设,促进洪山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聚力攻克一批生物育种领域“卡脖子”技术,加速推动农业科技产业集聚。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着力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支持体系,鼓励辖区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力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速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建企业科创平台10个,新增中试平台市级备案1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1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10亿元。强化众创孵化体系建设,出台环大学创新经济带产业支持政策,高标准规划建设环理工大创新街区,优化孵化空间1.7万方,新增创新园区街区(园区、楼宇)面积8万方。

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加快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领军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突破1500家。推动“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发展,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辅企业2家。充分发挥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和“洪山母基金”双翼驱动和放大作用,带动各类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用足“创投双十条”政策,促进空间、政策、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深度融合,加速打造创投风投产业高地。

厚植人才创业沃土。深入实施“洪山英才”计划、大学生创业“育苗”行动,办好“人才政策宣讲会”“人才政策大讲堂”“人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构建人才安居综合保障体系,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加大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育支持力度,招引高层次人才100人,新增留汉大学生2.5万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探索推广“行政+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