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社会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积极适应军事、科技、文化、社会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
(六)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国际安全的自身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营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类因素十分复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科学统筹,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把握、整体谋划、协调推进,着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各方面安全统筹治理、良性互动、共同巩固。
(八)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是统一的,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九)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基层基础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作保障,夯实基础工作,提升业务本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意识和能力。
(十)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着眼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不断完善参与国际和区域安全合作的机制,推动建设有关领域安全治理新机制新规则,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2021 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 98.62%。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 5 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统筹层次更高、治理效能更强、安全稳定局面更巩固、人民更满意的平安中国。
(十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认真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到 2035 年,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聚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深入研究谋划,细化工作措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要完善领导体制。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危机管控机制等制度机制。要完善法治、战略、政策、风险监测预警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要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要提高干部群众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以落实国家安全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为抓手,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必须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事前预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等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把好基层公共安全第一道关口。要推进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要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各方力量,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努力把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深入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和行业监管责任。积极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社会面“1、3、5 分钟”快速响应等机制,有效提升社会面掌控力。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工作,扬正气、鼓士气,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完善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