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说:“舜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别人请教问题,又善于体察话语里的含义,将不对或不足的地方隐去,发扬其正确的一面。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再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中庸》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人人都说‘我知道了’,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我知道了’,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中庸》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中庸》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放弃的,雪白的刀刃可以踩过去,中庸之道却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
《中庸》第十章
子路问强。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孔子说:“是南方的强?北方的强?还是你自己所认为的强呢?”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就具备有这种强。”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自己中和之道而不随意偏向任何一方,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