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2.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2)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3)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院线制改革。
(4)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信息网络传播视听等领域法律法规。
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1.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2.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1)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为方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和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运输等政策,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初步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功能,支持宁夏、贵州、江西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3.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
4.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
2.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
3.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4.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
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提升国民素质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以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和“三区三州”为重点,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学位400万个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
2.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以教育基础薄弱县和人口流入地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00所以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3.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
4.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支持建设200所以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以上高水平专业,支持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
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2)加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办学条件,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高水平师范院校。
(3)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4)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