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庄子》
旧澳门官方网站2024-04-12 旧澳门官方网站225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 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 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天门 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魂与魄合二为一,能不分离吗?聚集的精气变得柔和,能像婴儿一样吗?剔除杂念清心寡欲,能自此不余瑕疵吗?爱戴天下,仁政国事能依自然之道无为而治吗?

感官开闭,呼吸吐纳,能达到静笃自守吗?开明四达,能大智若愚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而不去占有它,养育而不自恃有功,孕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就可以说是达到了玄妙幽深的德行了。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围绕着车毂搭建成一个空壳,正是因为这样,车轮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容器可以容纳物体也是因为黏土糅合之余,将属于容物的那一部分留了出来,开凿门窗让屋里可以纳人存物,无非是因为墙面占用的面积少,而地面大多都是空的。所以“有”必定有其存在的实用价值,“无”也能被人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 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

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繁杂的颜色会让人无法立刻识别,喧嚣的音乐能让双耳失鸣,沉溺于美味佳肴会损害口舌,狩猎过度会促使人心生狂躁,价值连城的宝物会让人的贪婪之心肆虐,圣人之圣,圣在它可摒弃外物的诱惑,心中只顾三餐温饱,视奇物异宝为浮云,无贪念无妄欲,丢弃种种枷锁,便会一直保持淳朴真实的生活,便是圣人。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译文】

突然之间的恩宠和突如其来的疏远都会让人担惊受怕,还把灾祸等同于自己的生命来看待,那么为何受宠和被人欺辱都会让人感到害怕呢?原因是得宠的人觉得如果没有足够的地位和声望来驾驭这份恩宠,他便会患得患失整日处于惊恐之中,失去思宠之时亦会在心中疑虑,担心哪方面做得不够,导致的结果也是整日惶恐,坐立不安。所以得宠和失宠都会让人产生不安。担心自己的身体遭受大难又作何解释呢?我之所以会遭受祸难,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身体,倘若我没了这幅身体,我还有什么灾祸可担心的呢?因此能做到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身体的人,才可将天下托付于他,能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般爱护天下的人,才能肩负起天下的重任。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用眼睛去看它却看不见,将它称为“夷”。用耳朵去听它却听不见,将它称为“希”。用手去触摸它却摸不着,将它称为“微”。这三者无法通过追问而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所以这三者共存同在、浑然一体方为道。它不会如月光一般在天上一直皎洁,也不会如在沟壑之中一直昏暗,它一直在接连不断地变化,又怎么能给它起固定的名字呢,重新回到没有实体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的形状就叫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极为抽象的物象,叫做恍惚。迎面却看不见它的前头,跟随在它的后面却看不见它的尾巴。运用古人对道的阐释,遵循道存在的实际意义来驾驭现实、探索宇宙的开端,这就是道法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材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旷兮其若谷静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新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成。

【译文】

古时那些对道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的人,他们对道的见解独特且微妙,透析且通达,已经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所以我们勉强这样形容这一类人:为人稳妥谨慎就如严冬赤脚过河一般,为人警惕小心就如随时都畏惧四方邻国的攻击一样,为人谦卑恭敬就如自己是外来的宾客一样,和蔼体贴就如正在融化的薄冰,纯厚朴实就如还未雕刻的木老材,豁达开朗就如空旷的山谷。有谁能够在混浊的流水中静止下来,直到清可见底;谁又能让静而不萌发的东西重新运作起来,让它重新焕发生机?真正遵循道的规律的人不会提倡满足,因为能做到宁可亏损舍弃,所以他才能丢弃老的、得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