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力”引领感召凝聚服务青年
程冠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他多次到高校视察并与青年学子交谈、给学生回信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更加鼓舞青年一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百年大党永葆基业长青的新征途,您认为,我们党应该如何增强对青年一代的领导力?
靳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2017 年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 2025年)》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管青年”原则,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展开,进一步凸显我们党加强对青年和青年工作领导的高度自觉。
要增强我们党对青年一代的领导力,就是要坚定不移把“党管青年”原则落到实处,不断增强青年对党的信心、信任、信赖,使青年始终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党的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定追随者。
要增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力。人的思想不可能处在真空状态,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一定会占领。 “只有思想上精神_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以符合青年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把党的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讲清楚,把党的主张传递给青年,不断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唤起青年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筑牢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要增强对青年的事业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无限美好,要在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要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鼓励和支持青年在伟大事业中争当弄潮儿,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青年- 代千事创业、追梦圆梦创造条件,引领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强青年一代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的行动自觉。
要增强对青年的组织凝聚力。群众组织力是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把青年有效组织起来,才能更好地凝聚青年意志、汇聚青年力量。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党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职责,要适应当代青年分布多元、流动性强的特点,进- - 步扩大组织覆盖、健全动员机制。要发挥青联组织的政治吸纳功能,关注新兴青年群体,不断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要加强对各种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管理,把青年社会组织凝聚起来,共同描绘青年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要增强对青年的政策服务力。青年往往在成长发展方面会遇到- -些现实困难,存在一些突出需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以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 -2025 年)》为抓手,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拿出关心青年成长、促进青年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形成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工作格局、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不断增强青年的获得感,让青年感受到党的温暖关怀,更好地争取青年、赢得青年。
程冠军:谈到青年一代,我们就会联想到青年楷模习近平。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长诗《你从梁家河走来》等作品,可以走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青年学子走进梁家河,学习和探寻习近平总书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他“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您认为,应该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靳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知青岁月时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青年习近平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磨炼,摸爬滚打,扎根基层,融人群众,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倾听群众心声,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脉联系,也从此形成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确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今天的青年学生物质条件普遍比较优越,成长环境单一、 教育背景单纯,在象牙塔里待得太久,容易不同程度出现“自视过高”、 不接地气等现象,甚至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轻视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瞧不上基层工作等错误观点,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群众点、群众立场教育。
通过理论学习启示青年。青年学生不可能自发地树立群众观点,必须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通过讲好思政课,结合“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进一步加深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
通过实践锻炼启发青年。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学生要经常走出校门、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 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感受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树立向群众学习的意识。要重视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培育劳动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建立与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千人百村”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体悟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指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和脚踏实地服务人民的作风,鼓励学生真正践行“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理念。
通过价值培育启迪青年。要引导青年学生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价值观念贯穿到学术研究、职业选择、人生规划各个方面,鼓励学生“为人民做学问”,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把论文写进群众心里。引导学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