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在这三大里程碑上,无一不镌刻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们不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我们才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可以说,文化力是最根本的领导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程冠军:一谈到中华文化,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个词,叫“博大精深”。您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蒙: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国外也常常被问及。中华文化到底博大精深于何处?还真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分析分析。
一是博,意即渊博、丰盛、多样、富饶。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我们国家是个古国、大国,郁郁乎文哉,上下5000多年,纵横几万里,民族56个,人口十几亿。文字有甲骨篆隶、正楷行草,文献有河图洛书,说话有官话加六大南方方言。我们有女娲盘古、浑沌倏忽、三皇五帝、共工蚩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们有孔孟老庄、诸子百家、魏晋名士、李白杜甫、苏辛柳永。我们有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砖汉瓦、楚辞汉赋。我们有长江黄河、昆仑峨眉、三山五岳,还有江南胜境、塞北风光、大漠孤烟、东海激浪。我们有燕窝鱼翅、七碟八碗、满汉全席、山珍海味、煎炒烹炸、舌尖中国,还有温补缓泻,丸散膏丹、针灸拔罐、太极少林、刀枪剑戟、五行八卦、青龙白虎、堪舆风水。我们有忠孝节义、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焚香沐浴、气功打坐,还有四大奇书、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文房四宝、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真是应有尽有。
二是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格局胸怀、时空体量、包容汲取、伸延发展,无不求大。曰道、曰天、曰朴、曰仁、曰义,中国士人视无所不包的大概念如终极神祇,认为找准了大概念,就一通百通、一顺百顺。诸子百家的演绎功力远胜经验归纳。庄子的鲲鹏,一飞冲天,九万里掀动扶摇羊角。老子的道,一曰大,二曰远,三曰逝,四曰返。孔子的道,朝闻可以夕死。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后世则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孟子还鼓吹大丈夫:“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直到今天,我们提倡的是大格局、大思路、大气磅礴、识大体、顾全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河没水小河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关于大的理念比皆是。三是精。中华传统文化有两方面的"精":一方面是为人处世上的精明精当。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过犹不及""恰如其分""留有余地""莫为已甚";还有民间的"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退一步天高地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吃一堑,长一智",等等。另一方面的精主要表现在文学、书画(主要是书法)、戏曲、烹调、园林、工艺上。比如,宜兴陶壶、景泰蓝工艺、鼻烟壶内画,还有《核舟记》里描写的“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更不要说大量生产、成为产业的湘绣、苏绣、杭绣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
四是深。中华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强调谋略,强调藏而不露。强调“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强调“喜怒不形于色",不露声色、变幻莫测。中华文化的深刻之处常常在于它的辩证思维,特别是《周易》与老庄的辩证思维:一阴一阳谓之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无为而无不为;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柔弱胜刚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哀兵必胜;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我们热爱与歌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更要注意研究中华文化的此岸性与积极性、精英性,强调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调适能力,强调中华文化的经世致用、乐观柔韧、蜕变破茧、生生不已的特色。说到这里不妨再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爱说"博大精深",讲起博大精深来却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为难。博大精深,毕竟是欣赏、赞颂、膜拜的仰视语言。而文化的中心是人,是生活,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幸福,四要质量,五要精神的提升与社会的优化;是现实的求福与免祸,是世道与人心,是品质与能力,更是实用与功效。一种文化博不博、大不大,并不如它能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重要。一种文化精不精、深不深,也不如它能够提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更贴心。文化的意义不在于自身的观感,而在于它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有效性,以及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品质与能力。
蓬勃向上的新中国文化
程冠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在古老而又灿烂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提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伟大目标。蓬勃向上的新中国文化荡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请您谈谈新中国文化。
王蒙:中华文化的古老与丰富,“郁郁乎文哉”的繁荣与气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祖先的立国之本。元明以降,传统文化开始下行,《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反映了封建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疲软与衰弱无能。鸦片战争后,文化危机、文化焦虑、文化悲观主义盛行,中国文化无计可施,进退失据。晚清的惨痛不但导致落后挨打,而且极大地动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尊严。那时的中国已经是一台霉锈、瘫痪、散架的基本报废的机器,处处充满着醉生梦死、空虚颓废、悲观绝望等病态。中国革命的发生反映了中国的全面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与文化危机。
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反思晚清以降文化的狭隘封闭、僵化保守态度,或者是轻浮焦躁、全盘照搬、蹈虚凌空的态度,或者是无所作为、照本宣科、不求上进的态度,认为文化病态是社会危机乃至民族危亡的重要原因。他们追求着、摸索着救治国人的灵魂,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文化来推动革命、推动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返本开新。
五四运动挽救和激活了古老、宏伟却又举步维艰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更表现出中华文化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能力。经过暴风骤雨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人民革命,赋予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以希望、以意志、以目标、以追求、以勇气,使中华文化浴火重生,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