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组织政策
1.含义:产业组织政策是针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政府为了维护有效市场竞争而制定和采用的调整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
2.地位:在产业政策中具有核心地位。
3.按照政策的目标导向,产业组织政策可分为两类:
类别 |
目标 |
再分类 |
鼓励竞争和限制垄断的政策 |
促进产业组织的有效竞争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
反垄断政策、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
发挥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等经济功能的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
限制过度竞争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直接规制政策(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企业兼并政策、中小企业政策 |
(一)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反垄断法。
(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公平竞争政策被称为国家的“经济宪法”或整个经济法的“基石”。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
1.产生的背景:竞争性产业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利润最大化价值取向会驱使企业采取欺诈、商业贿赂、偷工减料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忽视社会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2.政府对企业竞争行为规制的主要目的:是协调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等。
(四)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
1.自然垄断行业含义:通常是指,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市场。
2.限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行业的初始投资往往十分巨大,如果任由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不加以适当规制,可能会产生不利于社会福利改进及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
3.典型行业:供水、供电、煤气供应等,辅之以其他一些特殊产业。
4.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1)垄断性。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
(2)公益性。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
(3)不可选择性。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
(4)部分业务具有可竞争性。并非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性,有些业务是可竞争的。
5.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政策分类
类别 |
操作 |
目的 |
进入规制 |
最核心的首先是进入规制,指通过对申请者资格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经营许可 |
限制过度竞争 |
价格规制 |
其次是价格规制,它是从资源有效配置和服务的公平供给出发,限制自然垄断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
协调企业及消费者各方利益 |
(五)企业兼并与合并政策
一般来说,兼并与合并有利于推动资产存量的流动,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产生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衰退产业的收缩和新兴产业的壮大,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六)中小企业政策
1.中小企业的地位: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小企业面临问题: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解决问题:《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改进服务保障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着力点和工作要求。
二、产业结构政策
1.含义:是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
2.基本目标:
一是规划产业发展顺序,即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和国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趋势,选择主导产业、振兴支柱产业、保护幼稚产业、调整衰退产业,并从产业高度设计产业结构演进和发展的目标、途径以及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列
1.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发展优先序列选择,即政府确定不同产业发展的顺序,对优先发展的产业给予支持。
2.产业发展的顺序:一般以瓶颈产业为先,而后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府选择的产业发展序列也有差别。
(1)瓶颈产业:是供给严重小于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2)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
(二)瓶颈产业扶持政策
1.瓶颈产业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2.代表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就是比较典型的瓶颈产业。
3.扶持政策:在投资政策、技术引进和税费优惠等方面对瓶颈产业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