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领域发展规划与政策10
旧澳门官方网站2022-05-24 旧澳门官方网站63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一、战略定位

(一)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四)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五)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

(一)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苏浙皖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间高效联动。

2.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4.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

5.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6.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二)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

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三)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五)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六)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七)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八)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九)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为人民造福的幸福河。

一、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

(三)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上游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

保护好下游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

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