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
旧澳门官方网站2022-04-12 旧澳门官方网站784

建设数字中国

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一是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等。

二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产业水平等。

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二、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三、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

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是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三是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四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三、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1.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2.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四、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规范耕地占补平衡。2.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3.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4.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同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5.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

6.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7.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9.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农业气象服务。

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3.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4.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5.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6.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1.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3.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

二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

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业农村力度。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完善农村用地保障机制,保障设施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发展农业保险。

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

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