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静时,笼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诗,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试看,人间有多少人,胸无半点志向,只是浑浑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刚踏上社会,不能说无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们的沉沦丧志,归根到底,是没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价值。

很多人说,性格越是开放,越是什么也不在乎的人,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很敏感,我把这句话就暂且和李白这位伟大的、豪迈不羁的、胸怀阔达的诗人联系在一起吧,从《登金陵凤凰台》中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可以看出,在李白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军行·其二》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清平调·其二》中“万家灯火明如镜,千市流动热火荼”,我仿佛跟着时间的脚步,又回到了那个在历史长河中尘封了许久的大唐盛世。踏着缓缓飘落的牡丹花瓣,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寻着霓裳羽衣曲的调子,慢慢的,慢慢的去探寻那华清宫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