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首先,指标的准确性是个问题。大多数的指标是很多个工程综合而成的,这些工程只是造价工程中的一部分,即样本,统计学上说,决定统计结论正确的关键是样本的多少和样本的代表性。我们综合起来的这些项目的数量本身就是有限的,同时这些特定项目能否代表整个造价项目也是有疑问的,因为建设项目本事具有唯一性,所以说指标的区间本身就是个问号!当然,也有人会说现在有了“云”这个概念,指标就准确了。我个人认为也只是提高了稍许,毕竟传上云端的也只是一部分样本而已。
其次,我一直不相信指标可以将项目造价“指标”出来。得到造价的办法还是传统的算量、计价、取费、上价格这些最基本的步骤,最好是指标起到辅助作用,过分夸大指标作用是个误区!
最后,BIM解放算量的人,指标解放计价的过程。指标可以让我们快速得到工程造价的大体范围!BIM可以让我们算量的时间减少,两者综合或许是未来造价的方向。
当然,随着造价行业的发展,BIM和计价应该会分化出来。我想,随着BIM的兴起,行业会将工程造价分为工程计量和工程计价两个职业,计量偏向BIM软件,计价偏向合同和法规处理,这也是最近几年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咨询企业由“经常开会的”和“在公司算量的”两拨人组成。经常开会的应用最多的知识就是自己大脑里的指标。
末了,提个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做BIM工程师还是造价工程师?选择造价工程师就好好收集指标吧,毕竟样本越大指标越准确。
作为造价人,多数是理工科出身,文字方面的功底是我们无法提高的一个瓶颈。造价工程师的我还是糙哥,然而任何事只有细腻才能更好,间接也证明指标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