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八佾篇 2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评析】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评析】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评析】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评析】

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评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评析】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朝,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这个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说:“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呀。”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孔子说:“我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各自应该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差使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过于悲伤。”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材,宰我回答:“夏朝时用松树,商朝时用柏树,周朝时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管仲的气量真小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房屋,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说:“演奏的原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优美;乐曲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

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

孔子评价《韶》,说:“乐曲很美,内容也非常好。”评价《武》,说:“乐曲很美,内容却差一些。”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