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新形势下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拓展,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军队必须能决战决胜。历史经验表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这两个问题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要始终坚持用打得赢的标准搞建设,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使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要按照战斗力标准理清发展思路、实施决策指导、配置力量资源、选拔任用干部、评定工作实绩,真正把战斗力标准在军队建设中立起来、落下去。要进一步解决好影响战斗力生成提高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更加明确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推动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

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是关于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引导和牵引作用。军事战略指导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同时要丰富和完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涵。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必须紧紧抓住战争指导这个根本。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必须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着眼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加强各战略方向战略指导研究,搞清楚、弄明白未来与谁打仗、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这个重大问题,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搞好应对强敌军事干预的战略筹划,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军事战略指导重心要前移,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和止战、威慑和实战、战争行动和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战略格局。

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要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统筹安排并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把各项准备工作往前头赶、朝实里抓。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坚持平战一体,抓住平战转换这个枢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扎实做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努力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夯实能打胜仗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坚持院校优先发展战略,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深化政策制度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军事训练是部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军事训练水平上不去,军事斗争准备就很难落到实处,部队战斗力也很难提高,战时必然吃大亏。正所谓:“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要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搞好使命课题训练,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使部队都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下决心解决训风演风考风不实问题,不能让战备训练成为花架子,不能让军事斗争准备流于形式,不能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4.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

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长期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老红军的传统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

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都会有所表现,一些病菌也在不断侵蚀部队的肌体。有病就要治,而且大病小病都要治,要及时治。如果讳疾忌医,小病拖成了大病,宿疾难医,军队就不成其为军队,更谈不上能打胜仗了!“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二〇一三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沈阳战区部队时强调,要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把部队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实现作风建设根本性好转。

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带头牢记和落实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贪图享乐,不可能成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吃喝,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重点在解决“四风”问题、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方面下功夫,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反对特权,着力在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见到成效,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见到成效,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上见到成效,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

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得好,慈不掌兵。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坚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培养官兵自觉而又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克服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把关心关爱官兵和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增强管理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方式,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部队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也全靠基层。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来抓,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士兵至上、基层第一,切实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关心官兵成长进步和安危冷暖,注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科学设置干部的成长路径,给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干部一个施展才干的空间。组织好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培养干部对士兵的感情,培养士兵对干部的感情,培养全军官兵对军队的深厚感情,把部队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