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以“新文明观”引领人类发展进步

“和”“美”“与”“共”的文明观是多元平等、美美与共、包容互鉴、创新发展的整体文明观,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进步文明观。“和”“美”“与”“共”的文明观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原则和互利共赢的制度供给,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并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种文明都在传承、演变、竞争与融合中形成关于自身文明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关系的文明观。不同的文明观不仅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制度,而且影响着世界秩序的重塑。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传承文明的气度,更需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明观”。这一“新文明观”就是“和”“美”“与”“共”的文明观。

“和”“美”“与”“共”的文明观是多元平等、美美与共、包容互鉴、创新发展的整体文明观,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进步文明观

文明之“和”在于平等。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源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追求,包含着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每一支“花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人为地贬损、拒绝和排斥不属于自身母体文明的另一种文明,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只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文明之“美”在于多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文明,每一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在人类文明百花园里,既有一种文明内部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的文明形式,也有不同文明体之间体现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智慧的文明形式。从远古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所有文明都是人类长期实践创造的精神瑰宝。“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文明之树将根深叶茂。

文明之“与”在于创造。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一个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瑰宝。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无论是器物工具还是人文精神,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制度规章,不同文明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为人类文明发展增添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文明之“共”在于包容。大海之所以“大”,因为有“海纳百川”的容量,文明之所以延绵亘古、历久弥新,因为有包容的智慧和精神。历史上,中华文明既向西方传播中国的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也从西方吸纳音乐、绘画、文学等文明精华。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中,既有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世界变革、推动欧洲文艺复兴的佳话,也有“西学东渐”、近代欧洲先进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视野的神奇。平等而多元多向的交流,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使文明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使人类的精神生活精彩纷呈。文明交流互鉴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不同文明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在包容交流互鉴中维护世界和平。

“和”“美”“与”“共”的文明观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原则以及互利共赢的制度供给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于斯、长于斯的各种文明拥有共同的家园。全球化的浪潮以“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状态和闭关自守状态”,迫使“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都卷到文明中来”。“和”“美”“与”“共”的文明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的文明互相亲近,互相“走进”,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启发自己的思维,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思想基础。

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面临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难题,需要完成这个时代的特定任务。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应对危机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人类每一文明都是“共体”而不是“异体”,是“建设者”“参与者”“贡献者”,而不是“边缘人”“旁观者”。只有摒弃“零和思维”和单边主义,坚持互商互谅和多边主义,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人类文明的航船才能行稳致远,全球治理秩序才能复归和平发展,到达幸福美好的彼岸。

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原则。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全球治理体系好不好,要由各国人民评说,而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定于一尊”。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发掘人类文明智慧的共鸣点并同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弘扬不同文明所包含的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商以开放为导向,充分尊重各国诉求,鼓励各方参与融入,做负责任的利益共同体;共建以合作为动力,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实现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衔接;共享以共同参与为前提,寻求利益共享,让全球治理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球各个参与方,实现共赢目标。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以正确的义利观为基础,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核心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体系,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凝聚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互利共赢的制度供给。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推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既要形成全球治理理念共识,也要有支撑全球共识实现的新机制和制度保障。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公正合理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讲规则、讲主权、扬正义、树道义,提倡担当责任,不仅贡献了“和”“美”“与”“共”的文明观,而且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全球治理区域合作新平台,增添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平台,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布局,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以“金砖+”和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拓展建立多极世界的新基地;以“亲诚惠容”构建周边国家关系,以“真实亲诚”推进中非友好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推进全球气候谈判进程,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新体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交而通”、“鉴而盛”。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赤字困境的重要关头,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学习强国——坚持党的领导 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三个坚持”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浓缩,也是指引未来砥砺前行的根本遵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成就历史伟业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面貌才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以后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走自己的路,科学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手笔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大视野统筹内政外交国防,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坚持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好评。不懈奋斗7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生历史巨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过上幸福生活。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时间里,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西方列强眼中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我们公园门口,立着“狗与华人不能入内”的牌子;抗日名将左权的笔下,中国是这样的惨状,“有些地方全村男女老幼全部杀光,所谓集体屠杀,有些捉来活埋活烧。……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亡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身处“颠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面对这样的危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践行着理想信念宗旨,镌刻着献身使命的奋斗印记,用生命和忠诚诠释着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人民在经济上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完成“三大改造”、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取消延续了2600余年的农业税、誓言把近14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社会;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时的38岁增加到现在的77岁……。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挺直腰杆,更过不上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奋斗成就伟业,梦想凝聚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不仅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传奇。青藏铁路通车,高铁多次提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金融危机的成功应对,“蛟龙号”探向深海,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中国正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70年的快速发展奇迹,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中,体现在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豪迈进军中,体现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铿锵步伐中。中国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用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拼搏铸就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历史证明,把中国人民从“火坑”里救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如果把历史、现实和未来比作昨天、今天和明天,历尽“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可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